2011四川十大经济热点
2012-01-10 11:13: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1  我省推进两化互动发展  2010年,我省工业化率已达到43.8%  城镇化率达到40.3%  标志着四川已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双加速时...

  1

  我省推进“两化”互动发展

  2010年,我省工业化率已达到43.8%

  城镇化率达到40.3%

  标志着四川已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双加速”时期

  四川推进“两化”互动工作,无论在理论思考深度,还是在实践推进广度上,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新闻事件:

  2011年7月23日至25日,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这是我省经济战线的一件大事,是新时代的新使命,是我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这是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两化互动”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适应过程,就是时间上同步演化,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目标就是建设一个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生活三位一体的新四川。

  在我省推进“两化”互动的进程中,资阳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联动发展的决定》,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推进产城融合;遂宁市以产业园区带动城市发展,以打造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为目标,实现了“切薯片”的农业市到“切芯片”的工业市转变;成都市青白江区坚持“两化互动”,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区向城市生态化、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发展道路,将建成“千亿生态产业城”;两化滞后的达州市,提出了实施“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园城联动、城乡联动、市县联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加速工业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

  影响:

  我省已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双加速”时期,我省审时度势,召开“两化”互动大会,是把握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抢抓机遇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将加速四川建立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和加快构建起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

  观察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唐浩

  四川“两化”互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四川推进“两化”互动工作,无论在理论思考深度,还是在实践推进广度上,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同时,实施“两化”互动发展战略是四川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之举。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2

  成渝经济区:擎西部大旗

  46个: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

  20.61万:成渝经济区总面积约20.61万平方公里

  9840.7万:覆盖人口9840.7万

  新闻事件:

  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包括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总面积约20.61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9840.7万,辖区内的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覆盖面积均居全国前列。这是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对该区域概况的描述。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会议指出,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至此,一直争论的中国经济格局中的“第四增长极”一夜间在巴山蜀水之间呼之欲出。

  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整个西部12省市连续12年积极发展,四川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在科技、教育、交通方面都处在西部领先地位。要实现全国东中西互动、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无论是四川还是重庆,仅凭一己之力都难以担当重任。但是,把这两者作为一个区域来考量,成渝经济区就能担负起打造中国新的重要增长极的重任,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成渝经济区内将拥有西部最发达的交通网络。成渝经济区在空间布局上,将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成为西部发展动力引擎。

  影响:

  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观察员:

  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四川省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刘世庆

  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无可厚非在中国经济格局中不可小觑。作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成渝经济区将是西部最具全国性增长极条件的经济区,它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成渝地区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出了一幅美好前景。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闫新宇

  3

  天府新区 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150个:成都、资阳、眉山三地天府新区区域内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50个

  1578平方公里:天府新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

  6500亿:2020年,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现代产业高地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达6500亿元以上,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新闻事件:

  2011年12月25日,天府新区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成都、资阳、眉山三地天府新区区域内重大项目将同时启动建设。建设的大幕由此正式开启,一幅事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天府新区建设图景正徐徐展开。

  在集中开工的150个项目中,成都开工重大启动项目84个,2144亿元的预计总投资中,高新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均有斩获;天府新区眉山区域项目为48个,涉及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化3个类别;资阳三岔湖起步区集中开工项目共18个,总投资84.49亿元。包括道路、电气视讯、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移民安置、三岔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等。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要求规划建设天府新区;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天府新区规划建设;10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复《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天府新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成都市1293平方公里、资阳市191平方公里、眉山市94平方公里。远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50平方公里左右,新区规划人口达600万至650万人。

  天府新区定位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将着力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实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形成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为强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2020年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有一张任务艰巨的时间表:2015年前,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以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区为重点,在2015年前快速起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以上,有力支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2020年,全面铺开,形成框架,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现代产业高地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达6500亿元以上,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西部内陆开放重要门户,“三化联动”的新型综合体。2030年,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影响:

  天府新区是我省倾力打造的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的重点发展区,也将会是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在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指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决策部署、落实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这一重大举措的实施,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凸显四川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地位,对于增强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的引擎作用,对于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观察员:

  成都银鑫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德鹏

  作为天府新区项目的代表,赵德鹏脸上的笑容透露出他对天府新区的坚定信心。三年前,他在成都高新西区创办了成都银鑫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做锂离子动力电池、新能源材料、充电器等项目的研发工作。而现在,随着天府新区的建设开工,他在天府新区双流新能源基地的投资项目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下,双流新能源产业基地未来在教育、医疗、社区等城市功能上必将有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相关产业也将在整个天府新区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这将为新能源产业升级搭建良好平台。此外,随着天府新区建设的推进,相信成都将成为四川、乃至整个西部的人才洼地,吸引各种优秀人才向天府新区汇聚。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璐

  4

  全省至少有5个市州GDP将超千亿元

  1279个: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四川省签约项目总计1279个,投资额6822.8亿元

  500亿元:“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以后,将以500亿元的产值,问鼎全国最大酒类产业园区

  新闻事件:

  在2011年10月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四川省签约项目总计1279个,投资额6822.8亿元。除成都外,省内中小城市成绩亮眼,多个市州的签约项目数和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广元签约项目96个,项目总投资331.95亿元;宜宾签下152个项目,总投资397.81亿元;自贡成功签约35个产业项目,投资总额高达289.6亿元;内江共签约44个项目,揽金505.7亿元……

  2011年,不仅四川整体迈入两万亿元俱乐部,还将有多个城市全力加速迈入GDP千亿元俱乐部。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前三季度四川经济运行数据,去年1—9月,四川GDP已达15468亿元。前3季度全省除成都外,有5个市州GDP超750亿元。预计全年全省至少有5个市州GDP超千亿元。

  2011年GDP有望突破千亿元的市州中,绵阳、德阳分布在成都经济区,宜宾分布在川南经济区,达州分布在川东北经济区。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进入实施阶段、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等机遇叠加时,中小城市也趁势而动,抓配套、引集群、培育新兴产业……新机遇下,二级城市跨越发展之旅已经启程。

  亚洲最大的物流商普洛斯在资阳砸下约10亿元布局两个工业物流园区:一个在成资工业园,西融成都;一个在资阳城南工业园,服务更大范围的成渝地区;借酒发力,“中国酒城”泸州酒香浓郁。“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以后,将以500亿元的产值,100万吨灌装,150万吨包材的集群规模,问鼎全国最大酒类产业园区,领跑中国白酒金三角,成为中国第一个最大的白酒配套产业园区,国家级产业特色示范基地,届时,现代化的中国酒城泸州将以雄姿伟略的姿态昂首在中国西部。

  影响:

  成都之外第二梯队市州的全力加速,将使我省经济增长极点的数量大大增加,由此将加快形成区域加快发展、板块高效联动的崭新格局,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总量迅速攀升、增速维持高位、三次产业加快发展。

  观察员: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

  我省正面临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市州经济总量的扩大,将明显增强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拓展承接的纵深,根本改变配套能力弱,承接重大项目难的状况,同时也有利于与成都市形成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推进全国产业基地、西部最大城市群的构建,催生我省经济增长新极点。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璐

  5

  “十二五”规划绘就宏伟蓝图

  3万亿:2015年,我省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

  12%:预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11个:“十二五”我省有11大战略任务

  新闻事件:

  到2015年,我省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预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由15∶48∶37调整为10∶50∶40。这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四川未来五年制定的发展蓝图。

  未来五年,我省将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和“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上新的台阶。

  “十二五”期间,我省有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改善发展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科学发展新动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创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加快振兴灾区经济,增强长远发展能力等11个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方针,与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相协调,扩大规模、完善网络、优化结构,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形成6-8小时通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北部湾等经济区的便捷运输通道。这张蓝图最亮眼的部分,则是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在了规划草案中最靠前的位置,交通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观察员: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

  “十二五”规划真的是抓住了四川最现实的省情。在建设西部交通综合枢纽之前,我省人均铁路通车里程在全国排倒数,这份规划完成时,排名就可名列前茅。而铁路建设带来的变化,在“十二五”期间就可以开始感受到了。以前四川的发展滞后于东部,但是铁路的建设,让四川在中国步入高铁时代时跟上了发展。城际铁路的建设必然带来人们时空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和城镇产业布局,都将产生很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我省已经打通了向东的出海口,随着成昆复线等工程的建设,今后我省可向南打通陆路通道,南向出海,甚至直通东南亚。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苏俊

  6

  三年灾后重建:四川向世界交出满意答卷

  29692个:2011年3月底,汶川地震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2.4%

  7871亿:完成投资7871亿元,占概算总投资8658亿元的91%

  13647个:未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属于省定灾区县需恢复重建的13647个项目,已完工81.6%

  新闻事件: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三周年以来捷报频传:在震后一年内,全面完成了350多万户震损城乡居民住房的修复加固;震后一年半,全部完成150万户农房的重建;震后两年时间,基本完成26万户城市居民住房的重建。并于2010年9月底成功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截至2011年3月底,汶川地震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2.4%,完成投资7871亿元,占概算总投资8658亿元的91%;未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属于省定灾区县需恢复重建的13647个项目,已完工81.6%,完成投资1052亿元……曾经山崩地裂、支离破碎的家园,如今到处焕发着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北川,一座新羌城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碉楼,淡雅素洁的新居,白石兀立的屋顶,高高飘扬的彩旗,络绎不绝的游人……那是美丽的诉说、活力的展现、希望的昭示。走过3年,北川,倒下的老城永远定格,“悲哀”的词汇写进历史,新家园、新生活、新产业如愿而至。

  青川,曾经天崩地裂的大山沟,如今满目青翠绿透心。茶叶、核桃、油橄榄、山珍食用菌…… “山地资源”正让老百姓的腰包快速鼓起来。

  水磨,汶川一个不起眼的乡镇,如今“人居共山水一色,经济与文化齐飞”,近日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并成为全国4A级景区。

  影响:

  短短3年,从满目疮痍到生机勃勃,广大灾区旧貌换新颜,灾后重建工作成就斐然。这再一次充分展示了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温暖的新生,一处处汇聚起来,便是波澜壮阔、足以载入中华民族复兴史册的伟大工程。物质重建、经济重振、文化重兴、社会重构,在祖国的怀抱里,四川交出了让人民满意、让世界惊叹的“汶川答卷”,书写了豪迈走上振兴路的壮丽篇章。

  观察员:

  龙门山镇宝山村党委书记贾正方

  大地震让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遭受灭顶之灾,双目失明的村党委书记贾正方带领村民站在垮塌的大山前发誓:“3年再造新宝山!”

  贾正方说:“宝山企业受损,但宝山精神还在,我们倒下的是废墟,不倒是精神。我们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坚定不移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会改变,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三至五年内重建一个新宝山!”结合灾后重建的契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构建宝山新的产业布局,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以“一心四区三带”的旅游发展规划为依托,把宝山建设成为花园式的新农村。

  宝山村重新站立,起跳摸高。地震中,宝山村经济损失高达27.8亿元,但是,2010年,宝山却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15.15亿元,人均收入20058元。2009年9月28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专程看望贾正方,考察宝山的灾后重建工作,称赞“宝山村人坚强不屈的精神了不起。”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苏俊

  7

  大项目入川 助推四川站上制高点

  5609.28亿:1-9月,我省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609.28亿元,同比增长30.33%

  214家: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14家

  1.67亿:截至7月,我省新签约并履约的国内省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额达1.67亿元

  新闻事件:

  1-9月,我省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609.28亿元,同比增长30.33%。截至7月,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14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6家。

  富士康、戴尔、仁宝……去年以来,一系列大企业、大项目相继落户四川,标志着作为西部对外开放的大窗口和重要合作平台,四川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正在迈向全新的高度。

  2011年,全省围绕“7+3”重点产业,理清产业脉络、支持政策和准入门槛,深化产业链、产品链研究分析,选准招商引资突破口,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流程,广泛发动全省各种力量共同招商,指导协调市州和园区创新方式、科学招商。在全省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下,着眼满足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突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以及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3+4”重点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关键性、突破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

  截至去年7月,我省新签约并履约的国内省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额达1.67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59%。签约项目成功落地后,成果快速转化。富士康在川项目进展顺利,戴尔、联想、中国重汽等重大项目正式奠基,仁宝、纬创电脑制造基地即将投产,新川创新科技园已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项目建设。

  从四川的招商引资成果可以窥见,四川在经济格局中的位置正在悄然变化。正在加速跑的四川,已然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

  影响:

  四川引进国内省外资金每年都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据省招商引资局透露,预计2011年四川引进国内省外资金超过7000亿元,这意味着每天有超过19亿资金来川投资。 “投资西部,首选四川”已成国内外客商的广泛共识,这表明我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四川正崛起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观察员:

  戴尔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闵毅达

  在我们看来,四川省和成都市在IT产业方面有着非常光明的前景。因为这里有世界级的优秀团队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这里的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区位条件和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远景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闫新宇

  8

  央企再次大规模入川 豪签大单1383.2亿元

  49个:央企入川,共签约49个项目

  1383.2亿:签约资金1383.2亿元

  1.3万亿:目前央企在川总资产已达1.3万亿元,在川央企已成为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事件:

  2011年10月21日,第十二届西博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率领由中国神华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65家央企组成的盛大阵容,来川参加国务院国资委-四川省政府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暨“央企四川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仪式上,央企豪掷大单,共签约49个项目,签约资金1383.2亿元。

  中石油、中国大唐、中国中铁、中国商飞、中国神华与成都、广元、资阳、攀枝花、泸州等18个市州及四川铁投、川投集团等省属企业分别进行了集体签约。全部签约的49个项目涉及能源电力、建材、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优势资源、高新技术、饮料食品、装备制造、钒钛钢铁、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等11个领域。

  目前央企在川总资产已达1.3万亿元,营收6500亿元,职工60万人,在川央企已成为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

  “一五”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11项落户四川,打下了四川机械、电子、电力工业基础;“三线建设”时期,248个大中型企业从一、二线地区内迁四川,东方电气、攀钢等大批在川央企已成为今天支撑四川工业的脊梁。2009年第十届西博会上,60户央企入川,签单109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四川灾后产业重建和西部经济高地建设。

  时隔两年,央企再次大规模入川,不管是投资数量还是投资金额都双双刷新纪录。标志着四川经济活力迸发,“投资高地”优势日益呈现。同时,这些项目建成后对四川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够带动周边经济实现几何效应的增长。

  观察员: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

  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的建设为在川央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央企应利用这一机遇,加大合作范围,加深合作力度,为四川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9

  四川保障性住房:构建分层次、多形式、梯度化保障体系

  28万套(户):2012年我省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28万套(户)

  38.9万:截至11月底,全省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新开工38.9万套,占中央下达计划的110%

  113万:“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约113万套,改造棚户区34万户左右

  新闻事件:

  2012年我省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28万套(户),竣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6万套(户)。其中,开工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19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9万户。近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全省各地正积极筹划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建设计划初步分解下达到县,部分项目已落地,个别项目提前开工。

  2011年是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最重的一年。为圆满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我省狠抓“确保组织领导到位、确保资金足额到位、确保建设用地需求、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确保分配公平、确保可持续发展”六项措施。截至11月底,全省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新开工38.9万套,占中央下达计划的110%;竣工13.53万套,到12月底竣工可超过15万套,一大批困难群众将在今年上半年享受到保障房。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约113万套,改造棚户区34万户左右,共147万套(户)左右。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将是“十二五”期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共将建62万套左右,占保障性住房任务的50%以上。另外,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将各建设16万套左右。此外,“十二五”期间全省现存的34万户各类棚户区、零星分散危旧房和城中村等危旧住房将全部纳入改造规划,全面启动实施改造工作。

  为了使更多困难群众享受到住房保障,四川省正逐步放宽保障性住房的限制条件,降低准入门槛。一方面深入推进城乡统筹试点工作,打破户籍限制,争取将所有城镇常住居民纳入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另一方面调整收入线和住房困难面积标准,全省低收入线提高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左右,部分地区提高到60%;住房困难面积提高到13平方米,部分地区提高到16平方米。

  影响:

  四川在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以成都市为代表,逐步确立了“按需建设、应保尽保”的保障目标。按照这一目标,四川正努力构建分层次、多形式、梯度化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通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低收入居民家庭;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解决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阶段性基本居住问题;积极推进限价商品住房,为中等收入家庭改善居住条件。

  观察员:

  彭州农民郭志明

  48岁的彭州农民郭志明双下肢截肢,妻子是农民,二人均无正式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活。2008年,已经取得城镇户口的郭志明一家领到了每月800元的廉租补贴,2010年5月14日又取得实物配租资格。“很快就能住进新家了,感谢政府,让我们结束了漂泊的生活。”郭志明激动不已。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苏俊

  10

  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长足发展

  10000亿: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

  1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

  6大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100个项目: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名单出炉

  新闻事件:

  2011年11月11日,省政府公布了《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显示,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将突破万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占该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

  《规划》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5%以上,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突破60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产业集聚发展效益显著,打造100个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重点产品,培育10户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要突破10000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

  《规划》锁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6大重点产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并公布了相应的发展路线图和布局图。还确定了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即将实施的18个重大工程,包括新能源集成应用、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以及关键部件、智能制造装备、钒钛、稀土新材料开发创新工程、关键材料升级换代、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重要资源循环利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等。

  2011年11月,四川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资金项目评审工作,全面结束,20亿元财政资金拟支持的“大飞机研制生产条件建设项目”、“自体病损组织创面修复类创新药物产业化建设”等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名单出炉。

  100个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6大领域,包括“安全云产业化”、“新型人体硬组织修复材料产业化”、“新能源及光电复合海洋工程用特种电缆”等不少技术水平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进入100强名单的项目最高可获1亿元资金支持。

  影响:

  在新的国际竞争格局面前,我国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着力推进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四川来说,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四川推进跨越发展、促进产业再上新台阶、实现经济振兴的根本途径。作为一个经济大省,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必须在一些产业领域中占据高端,通过高端产业的带动形成产业高地,提升经济的综合实力。

  观察员: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伍丕光

  我省在制定“两个加快”战略时,就已提出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省委、省政府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更加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

  我省推进“两化”互动发展

  2010年,我省工业化率已达到43.8%

  城镇化率达到40.3%

  标志着四川已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双加速”时期

  四川推进“两化”互动工作,无论在理论思考深度,还是在实践推进广度上,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新闻事件:

  2011年7月23日至25日,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这是我省经济战线的一件大事,是新时代的新使命,是我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这是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两化互动”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适应过程,就是时间上同步演化,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目标就是建设一个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生活三位一体的新四川。

  在我省推进“两化”互动的进程中,资阳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联动发展的决定》,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推进产城融合;遂宁市以产业园区带动城市发展,以打造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为目标,实现了“切薯片”的农业市到“切芯片”的工业市转变;成都市青白江区坚持“两化互动”,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区向城市生态化、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发展道路,将建成“千亿生态产业城”;两化滞后的达州市,提出了实施“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园城联动、城乡联动、市县联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加速工业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

  影响:

  我省已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双加速”时期,我省审时度势,召开“两化”互动大会,是把握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抢抓机遇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将加速四川建立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和加快构建起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

  观察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唐浩

  四川“两化”互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四川推进“两化”互动工作,无论在理论思考深度,还是在实践推进广度上,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同时,实施“两化”互动发展战略是四川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之举。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2

  成渝经济区:擎西部大旗

  46个: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

  20.61万:成渝经济区总面积约20.61万平方公里

  9840.7万:覆盖人口9840.7万

  新闻事件:

  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包括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总面积约20.61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9840.7万,辖区内的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覆盖面积均居全国前列。这是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对该区域概况的描述。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会议指出,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至此,一直争论的中国经济格局中的“第四增长极”一夜间在巴山蜀水之间呼之欲出。

  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整个西部12省市连续12年积极发展,四川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在科技、教育、交通方面都处在西部领先地位。要实现全国东中西互动、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无论是四川还是重庆,仅凭一己之力都难以担当重任。但是,把这两者作为一个区域来考量,成渝经济区就能担负起打造中国新的重要增长极的重任,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成渝经济区内将拥有西部最发达的交通网络。成渝经济区在空间布局上,将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成为西部发展动力引擎。

  影响:

  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观察员:

  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四川省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刘世庆

  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无可厚非在中国经济格局中不可小觑。作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成渝经济区将是西部最具全国性增长极条件的经济区,它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成渝地区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出了一幅美好前景。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闫新宇

  3

  天府新区 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150个:成都、资阳、眉山三地天府新区区域内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50个

  1578平方公里:天府新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

  6500亿:2020年,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现代产业高地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达6500亿元以上,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新闻事件:

  2011年12月25日,天府新区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成都、资阳、眉山三地天府新区区域内重大项目将同时启动建设。建设的大幕由此正式开启,一幅事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天府新区建设图景正徐徐展开。

  在集中开工的150个项目中,成都开工重大启动项目84个,2144亿元的预计总投资中,高新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均有斩获;天府新区眉山区域项目为48个,涉及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化3个类别;资阳三岔湖起步区集中开工项目共18个,总投资84.49亿元。包括道路、电气视讯、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移民安置、三岔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等。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要求规划建设天府新区;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天府新区规划建设;10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复《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天府新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成都市1293平方公里、资阳市191平方公里、眉山市94平方公里。远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50平方公里左右,新区规划人口达600万至650万人。

  天府新区定位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将着力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实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形成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为强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2020年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有一张任务艰巨的时间表:2015年前,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以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区为重点,在2015年前快速起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以上,有力支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2020年,全面铺开,形成框架,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现代产业高地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达6500亿元以上,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西部内陆开放重要门户,“三化联动”的新型综合体。2030年,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影响:

  天府新区是我省倾力打造的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的重点发展区,也将会是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在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指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决策部署、落实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这一重大举措的实施,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凸显四川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地位,对于增强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的引擎作用,对于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观察员:

  成都银鑫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德鹏

  作为天府新区项目的代表,赵德鹏脸上的笑容透露出他对天府新区的坚定信心。三年前,他在成都高新西区创办了成都银鑫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做锂离子动力电池、新能源材料、充电器等项目的研发工作。而现在,随着天府新区的建设开工,他在天府新区双流新能源基地的投资项目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下,双流新能源产业基地未来在教育、医疗、社区等城市功能上必将有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相关产业也将在整个天府新区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这将为新能源产业升级搭建良好平台。此外,随着天府新区建设的推进,相信成都将成为四川、乃至整个西部的人才洼地,吸引各种优秀人才向天府新区汇聚。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璐

  4

  全省至少有5个市州GDP将超千亿元

  1279个: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四川省签约项目总计1279个,投资额6822.8亿元

  500亿元:“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以后,将以500亿元的产值,问鼎全国最大酒类产业园区

  新闻事件:

  在2011年10月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四川省签约项目总计1279个,投资额6822.8亿元。除成都外,省内中小城市成绩亮眼,多个市州的签约项目数和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广元签约项目96个,项目总投资331.95亿元;宜宾签下152个项目,总投资397.81亿元;自贡成功签约35个产业项目,投资总额高达289.6亿元;内江共签约44个项目,揽金505.7亿元……

  2011年,不仅四川整体迈入两万亿元俱乐部,还将有多个城市全力加速迈入GDP千亿元俱乐部。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前三季度四川经济运行数据,去年1—9月,四川GDP已达15468亿元。前3季度全省除成都外,有5个市州GDP超750亿元。预计全年全省至少有5个市州GDP超千亿元。

  2011年GDP有望突破千亿元的市州中,绵阳、德阳分布在成都经济区,宜宾分布在川南经济区,达州分布在川东北经济区。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进入实施阶段、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等机遇叠加时,中小城市也趁势而动,抓配套、引集群、培育新兴产业……新机遇下,二级城市跨越发展之旅已经启程。

  亚洲最大的物流商普洛斯在资阳砸下约10亿元布局两个工业物流园区:一个在成资工业园,西融成都;一个在资阳城南工业园,服务更大范围的成渝地区;借酒发力,“中国酒城”泸州酒香浓郁。“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以后,将以500亿元的产值,100万吨灌装,150万吨包材的集群规模,问鼎全国最大酒类产业园区,领跑中国白酒金三角,成为中国第一个最大的白酒配套产业园区,国家级产业特色示范基地,届时,现代化的中国酒城泸州将以雄姿伟略的姿态昂首在中国西部。

  影响:

  成都之外第二梯队市州的全力加速,将使我省经济增长极点的数量大大增加,由此将加快形成区域加快发展、板块高效联动的崭新格局,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总量迅速攀升、增速维持高位、三次产业加快发展。

  观察员: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

  我省正面临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市州经济总量的扩大,将明显增强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拓展承接的纵深,根本改变配套能力弱,承接重大项目难的状况,同时也有利于与成都市形成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推进全国产业基地、西部最大城市群的构建,催生我省经济增长新极点。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璐

  5

  “十二五”规划绘就宏伟蓝图

  3万亿:2015年,我省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

  12%:预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11个:“十二五”我省有11大战略任务

  新闻事件:

  到2015年,我省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预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由15∶48∶37调整为10∶50∶40。这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四川未来五年制定的发展蓝图。

  未来五年,我省将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和“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上新的台阶。

  “十二五”期间,我省有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改善发展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科学发展新动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创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加快振兴灾区经济,增强长远发展能力等11个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方针,与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相协调,扩大规模、完善网络、优化结构,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形成6-8小时通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北部湾等经济区的便捷运输通道。这张蓝图最亮眼的部分,则是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在了规划草案中最靠前的位置,交通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观察员: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

  “十二五”规划真的是抓住了四川最现实的省情。在建设西部交通综合枢纽之前,我省人均铁路通车里程在全国排倒数,这份规划完成时,排名就可名列前茅。而铁路建设带来的变化,在“十二五”期间就可以开始感受到了。以前四川的发展滞后于东部,但是铁路的建设,让四川在中国步入高铁时代时跟上了发展。城际铁路的建设必然带来人们时空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和城镇产业布局,都将产生很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我省已经打通了向东的出海口,随着成昆复线等工程的建设,今后我省可向南打通陆路通道,南向出海,甚至直通东南亚。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苏俊

  6

  三年灾后重建:四川向世界交出满意答卷

  29692个:2011年3月底,汶川地震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2.4%

  7871亿:完成投资7871亿元,占概算总投资8658亿元的91%

  13647个:未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属于省定灾区县需恢复重建的13647个项目,已完工81.6%

  新闻事件: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三周年以来捷报频传:在震后一年内,全面完成了350多万户震损城乡居民住房的修复加固;震后一年半,全部完成150万户农房的重建;震后两年时间,基本完成26万户城市居民住房的重建。并于2010年9月底成功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截至2011年3月底,汶川地震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2.4%,完成投资7871亿元,占概算总投资8658亿元的91%;未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属于省定灾区县需恢复重建的13647个项目,已完工81.6%,完成投资1052亿元……曾经山崩地裂、支离破碎的家园,如今到处焕发着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北川,一座新羌城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碉楼,淡雅素洁的新居,白石兀立的屋顶,高高飘扬的彩旗,络绎不绝的游人……那是美丽的诉说、活力的展现、希望的昭示。走过3年,北川,倒下的老城永远定格,“悲哀”的词汇写进历史,新家园、新生活、新产业如愿而至。

  青川,曾经天崩地裂的大山沟,如今满目青翠绿透心。茶叶、核桃、油橄榄、山珍食用菌…… “山地资源”正让老百姓的腰包快速鼓起来。

  水磨,汶川一个不起眼的乡镇,如今“人居共山水一色,经济与文化齐飞”,近日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并成为全国4A级景区。

  影响:

  短短3年,从满目疮痍到生机勃勃,广大灾区旧貌换新颜,灾后重建工作成就斐然。这再一次充分展示了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温暖的新生,一处处汇聚起来,便是波澜壮阔、足以载入中华民族复兴史册的伟大工程。物质重建、经济重振、文化重兴、社会重构,在祖国的怀抱里,四川交出了让人民满意、让世界惊叹的“汶川答卷”,书写了豪迈走上振兴路的壮丽篇章。

  观察员:

  龙门山镇宝山村党委书记贾正方

  大地震让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遭受灭顶之灾,双目失明的村党委书记贾正方带领村民站在垮塌的大山前发誓:“3年再造新宝山!”

  贾正方说:“宝山企业受损,但宝山精神还在,我们倒下的是废墟,不倒是精神。我们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坚定不移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会改变,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三至五年内重建一个新宝山!”结合灾后重建的契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构建宝山新的产业布局,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以“一心四区三带”的旅游发展规划为依托,把宝山建设成为花园式的新农村。

  宝山村重新站立,起跳摸高。地震中,宝山村经济损失高达27.8亿元,但是,2010年,宝山却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15.15亿元,人均收入20058元。2009年9月28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专程看望贾正方,考察宝山的灾后重建工作,称赞“宝山村人坚强不屈的精神了不起。”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苏俊

  7

  大项目入川 助推四川站上制高点

  5609.28亿:1-9月,我省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609.28亿元,同比增长30.33%

  214家: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14家

  1.67亿:截至7月,我省新签约并履约的国内省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额达1.67亿元

  新闻事件:

  1-9月,我省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609.28亿元,同比增长30.33%。截至7月,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14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6家。

  富士康、戴尔、仁宝……去年以来,一系列大企业、大项目相继落户四川,标志着作为西部对外开放的大窗口和重要合作平台,四川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正在迈向全新的高度。

  2011年,全省围绕“7+3”重点产业,理清产业脉络、支持政策和准入门槛,深化产业链、产品链研究分析,选准招商引资突破口,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流程,广泛发动全省各种力量共同招商,指导协调市州和园区创新方式、科学招商。在全省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下,着眼满足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突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以及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3+4”重点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关键性、突破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

  截至去年7月,我省新签约并履约的国内省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额达1.67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59%。签约项目成功落地后,成果快速转化。富士康在川项目进展顺利,戴尔、联想、中国重汽等重大项目正式奠基,仁宝、纬创电脑制造基地即将投产,新川创新科技园已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项目建设。

  从四川的招商引资成果可以窥见,四川在经济格局中的位置正在悄然变化。正在加速跑的四川,已然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

  影响:

  四川引进国内省外资金每年都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据省招商引资局透露,预计2011年四川引进国内省外资金超过7000亿元,这意味着每天有超过19亿资金来川投资。 “投资西部,首选四川”已成国内外客商的广泛共识,这表明我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四川正崛起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观察员:

  戴尔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闵毅达

  在我们看来,四川省和成都市在IT产业方面有着非常光明的前景。因为这里有世界级的优秀团队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这里的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区位条件和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远景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闫新宇

  8

  央企再次大规模入川 豪签大单1383.2亿元

  49个:央企入川,共签约49个项目

  1383.2亿:签约资金1383.2亿元

  1.3万亿:目前央企在川总资产已达1.3万亿元,在川央企已成为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事件:

  2011年10月21日,第十二届西博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率领由中国神华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65家央企组成的盛大阵容,来川参加国务院国资委-四川省政府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暨“央企四川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仪式上,央企豪掷大单,共签约49个项目,签约资金1383.2亿元。

  中石油、中国大唐、中国中铁、中国商飞、中国神华与成都、广元、资阳、攀枝花、泸州等18个市州及四川铁投、川投集团等省属企业分别进行了集体签约。全部签约的49个项目涉及能源电力、建材、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优势资源、高新技术、饮料食品、装备制造、钒钛钢铁、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等11个领域。

  目前央企在川总资产已达1.3万亿元,营收6500亿元,职工60万人,在川央企已成为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

  “一五”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11项落户四川,打下了四川机械、电子、电力工业基础;“三线建设”时期,248个大中型企业从一、二线地区内迁四川,东方电气、攀钢等大批在川央企已成为今天支撑四川工业的脊梁。2009年第十届西博会上,60户央企入川,签单109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四川灾后产业重建和西部经济高地建设。

  时隔两年,央企再次大规模入川,不管是投资数量还是投资金额都双双刷新纪录。标志着四川经济活力迸发,“投资高地”优势日益呈现。同时,这些项目建成后对四川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够带动周边经济实现几何效应的增长。

  观察员: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

  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的建设为在川央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央企应利用这一机遇,加大合作范围,加深合作力度,为四川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9

  四川保障性住房:构建分层次、多形式、梯度化保障体系

  28万套(户):2012年我省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28万套(户)

  38.9万:截至11月底,全省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新开工38.9万套,占中央下达计划的110%

  113万:“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约113万套,改造棚户区34万户左右

  新闻事件:

  2012年我省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28万套(户),竣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6万套(户)。其中,开工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19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9万户。近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全省各地正积极筹划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建设计划初步分解下达到县,部分项目已落地,个别项目提前开工。

  2011年是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最重的一年。为圆满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我省狠抓“确保组织领导到位、确保资金足额到位、确保建设用地需求、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确保分配公平、确保可持续发展”六项措施。截至11月底,全省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新开工38.9万套,占中央下达计划的110%;竣工13.53万套,到12月底竣工可超过15万套,一大批困难群众将在今年上半年享受到保障房。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约113万套

相关热词搜索:2011 四川 十大

上一篇:上海8月份CPI同比上涨5.8% 食品价格继续领跑
下一篇: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