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辉的三个城市与一种执着

  

 

——访上海市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西澳集团创始人李雪辉

 

  “至今,我在去往美国的飞机上,依然感到贫穷。”这个穿着时尚极为考究的男人笑着搓了搓脸,沉默了片刻,喃喃道:“不知道为什么,跑了这么多趟,只要一上飞机,就感到自己回到当初刚刚去到美国的时候,那种穷是一无所有。”

      他是一个不惧归零的人,因为他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亿万家财,不是数一数二的名气,而是他的勇气、敏锐和一往无前的决心。

      而给予他勇气与决心的,是始终存在的一种坚信,他坚信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原创和工匠精神,也坚守从业者的尊严和光荣。从中国的腹地出发,在国际大都市历炼,而在同为文明古国的意大利,找到了与家乡完美的联结。

 

      一夕之间的转折

      《上海川商》:我们还是用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开头吧:您是什么时候进入服装行业的?

      李雪辉:从一毕业开始,我就在成都一个国有企业里,做服装的。当时我所在的国有企业还在扩张当中,不断去兼并一些小的企业,做得很大,那个时候成都王府井都是我们招商进来的。最后成了四川最大的服装集团。

      《上海川商》:那时您在集团的哪个位置呢?

      李雪辉:那个时候我也是最早的集团骨干了,我是中层干部,董事长秘书加办公室主任。

       《上海川商》: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位置,可见集团很重视您。

      李雪辉:我那时年轻气盛,理想就是做个国有企业的老大。

      《上海川商》:那后来怎么离开了呢?

      李雪辉:所有理想破灭了,我决定离开公司,什么都不要,国有企业的身份也不要了,就准备去美国。

 

      一个冬天,曾经令李雪辉引以为傲的大型国有服装集团下辖 14 家各类服装企业整体转让给上海海螺服装集团。整个构架发生了变化,所有人员——包括原来的成都服装集团董事长——都要重新面试,再决定是否聘用,李雪辉有点懵,他一直崇拜、当作偶像的董事长在这样的变革下变得灰心,曾经的雄心勃勃在这样洗牌式的调整中消散。

      像是一切都被颠覆,也一切都在重建。李雪辉决定重建自己。

       当时20出头的李雪辉最大的爱好就是学英文,这很不一般。对于一个大型国企的员工来说,稳定是第一诉求,而大部分人也安于这样的稳定和适意,余生都在这样熟悉的安逸中度过。李雪辉的与众不同,令他在这样的变革中,作出了一个清醒而坚定,却让周围的人感觉到陌生而遥远的决定——去美国,读书、创业。

      其实我很难想象,对于一个没有足够金钱的支撑,在异国举目无亲的李雪辉,初次踏上美国的土地时,是怎样的心情,会不会惶恐或是凄冷。但我想,李雪辉这样的人,即使感到惶恐,感到凄冷,也会用自己的决心和热情覆盖上去,让心跳得激昂有力,让陌生变得熟悉。

      有句老话“If you love him, send him to New York. Because it is heaven, if you hate him, send him to New York, where is hell”,李雪辉正是选择了这座既是天堂又是地狱的城市,在纽约大学(NYU)读起书来。

       纽约对于李雪辉来说,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纽约,繁华与破落

      李雪辉:我开始边上大学边创业,在这里,创建了我的第一家公司,C & R Manufacture,后来回来后,需要个中文名,就叫了西澳,一直没改过。

       《上海川商》: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英文名呢?

       李雪辉:它的原意是C——Correct正确的思想,R——results,也就是要得到结果。这是在国外奋斗的一个理念。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我们所从事的时尚行业是一个Relax(休闲)和令人Comfortable(舒适)的事业。

       《上海川商》:刚刚过去读书,人生地不熟就开始创业啊?

       李雪辉:其实NYU就在下城(lower town),我们(公司)是在第七大道(Seven Avenue),是在三十多街到四十街之间,高楼林立,每一层楼都是客户。我就到商场去看那些商标,一看:哇,这些产品我们都能做啊!

       《上海川商》:这样只看商标就有要创业的信心了么?

       李雪辉:对,就这样按照商标上的地址去找这些公司的headquarters总部。

      《上海川商》:那人家怎么可能理会你?无名小卒啊。

 

      李雪辉在描述这段经历时,说了很多次“很容易”,但谁都知道,不可能容易。

      当时国内的贸易体制还没怎么变,那个时候外贸进出口公司还是国有进出口公司为主,省外贸市外贸是唯一的渠道,同时外商都是港商。流程大体是,这些公司将订单交给港商,港商再通过省外贸、市外贸下单到工厂。而初来乍到的李雪辉,直接代表工厂找到了公司总部,让这些美国公司的负责人大吃一惊,在那个时代,根本想不到。

      李雪辉是从服装公司出来的,有着深厚的工厂生产资源,他想好了,只要拿到订单,让以前的工厂接了做就行。生产环节他不愁,但怎样敲开第一扇总部大门,他琢磨了很久。将上好的西装平平整整装进箱子,穿着旧衣服,搭飞机转灰狗,怎么便宜怎么来,辗转到第一个客户公司总部,却舍不得住酒店,时近黄昏,他折返机场,大包小包的拉着一堆行李,假装自己是要等第二天飞机换乘的乘客,在机场过了一夜。

      次日清晨,李雪辉赶紧起身到客户公司,在旁边的豪华酒店洗手间里刮去疲惫脸上的胡子茬,洗漱干净后,换上箱子里那身好衣服,自信满满地走进这家公司的大堂。打了电话,对方觉得莫名,怎么突然间冒出个中国制造厂家的代理商来,没有任何正式渠道有这个信息嘛,干脆地说了对不起,不见。

      第二天,李雪辉再次如前日一般,在酒店洗手间里洗漱,换上好衣服,打电话造访。对方仍然是不见,语气里却客气了些。

       第三天,他又准时出现了,仍然是一样的请求,恳切而不失热情。对方被打动了,让李雪辉上楼见面。“只要有见面的机会,我相信就能成”,李雪辉很明白,商人要的是利益,他作为直接的贸易商,能够俭省中间环节造成的渠道费用,还更加透明直接,客户有什么理由拒绝呢?而且他还有着那样优质的生产加工资源。

      真被他估准了,客户决定让这位来自中国的小伙儿试试。当他拿到客户给他作为试制用的打样,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着”,他记忆犹新,有些自嘲地说着,对于他来说,这来之不易的第一次机会,在近20年一步步的发展中成为最辛酸、最柔软、也最坚硬的基石。

 

    欧洲时尚来自蜀地农场

       《上海川商》:怎么您回忆起这样艰辛的过往来还乐呵呵的。

      李雪辉:其实我也以为我会热泪盈眶,但可能等下我们的同学聚会让这种情感没有出来吧,哈哈。

       《上海川商》:那时候连酒店都不舍得住,到处走,还创业,住哪儿呢?

       李雪辉:说起来有意思,我那时住的地方,连黑人老大哥都替我担心,说都是homeless的人住的,不安全,电梯是老式的那种笼子式的,上下时发出个楞个楞的声音,随时要掉一样。有一次,电梯里一个高大壮实的黑人兄弟伸出手要跟我打招呼,我其实内心还是蛮害怕的,还是握了握他的手,哎呀那手掌上长满了茧子,非常粗糙,至今仍有余悸。

       《上海川商》:不过业务就此开展起来,一切都好了吧?

       李雪辉:是啊,就开始正常运行了。但是我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使接到国外定单,自己也是产业链中最低层的环节,大部分利润由这些品牌商,中间商赚走了。产品利润的中心是在品牌和渠道商手中,但是承载这系列利润的核心却是服装设计,这是服装行业的灵魂。然后我又发现,每年11月,美国的设计师都会飞往欧洲。

      《上海川商》:抄样板去了,哈哈。

       李雪辉:对呀,然后我想,那我不如直接去欧洲。

      《上海川商》:去了哪里?

      李雪辉:意大利。在意大利的工厂,我发现:什么是创新?创意?就是有好的点子,然后不断地追求想要的效果,不怕经历无数次的失败。直到最后的成果,呈现在面前,所以从事时尚行业生产制造环节的人不光只是一个匠人,更是一个艺术大师。  

 

      于是,时尚之国意大利迎来了这个有胆有识的年轻人。

        2004年,李雪辉与意大利一家著名的皮草品牌MISSARDI达成了极为紧密的合作。MISSARDI品牌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于艺术之都意大利佛罗伦萨,为意大利最成功、最知名的裘皮服装ODM公司。世界知名奢侈品牌FENDI(芬迪)、AMANI(阿玛尼)、PRADA(普拉达),都与MISSARDI米莎迪建立了裘皮成衣设计、生产合作关系。

      来自意大利的硝染专家手把手教中国工人怎样硝染皮具,给予了最专业的指导。欧洲人看到他们的加工技术之后,越来越多的客户找上门来,希望帮他们加工皮革。所以李雪辉在成都双流开了第一个制革厂,与意大利公司共建皮草服饰研发中心——德华皮草,并与国内最大皮草销售商KC皮草合作。

      德华皮草现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裘皮产业综合开发生产基地,目前拥有成套鞣染设备1200余台(套),年加工优质裘皮能力达1000万张。并与四川大学共建“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德华技术中心”。与四川农业大学、省草科院、法国獭兔公司、哥本哈根等进行产学研合作。承担多个国家、部省级“星火计划”“科技支撑”“成果转化”等重大项目,自2009年起至今为四川省重大优势特色产业链项目—四川省兔产业链牵头单位。近年获得专利5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

      至此,李雪辉的西澳集团,成为一个涵盖皮草硝染、服饰制造、服装高级定制、国际贸易、地产开发五大产业的全产业链集团。有着中国、美洲、欧洲三大事业部,共15家分公司。公司遍布上海、成都、北京、哈尔滨、海宁、绵阳、达州,米兰、纽约、哥本哈根等地,客户更是遍及全球,算算有460余家海外客户,大众熟悉的品牌如ZARA、ETAM、MORGAN、ANNEKLEIN、JONES NEW YORK、ONLY、VERO MODA等进行紧密合作,生产水貂服装能力达10万件。截至2017年底,资产总额达26亿元人民币。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一点也不落后,我们很敬业,我们在奋斗的路上,高品质和奢侈不仅仅属于西方。”

      在这一串代表成功的数据一枚枚闪着光时,李雪辉却想着要退居二线。

 

       熙熙攘攘中的清醒

      李雪辉:我现在最喜欢就是培养新人,看着他们成长起来我特别高兴。

       《上海川商》:员工大概最乐见您这样的老板吧!

      李雪辉:是呀,我是毫无保留地教他们的。他们现在去美国都是住不错的酒店,我会跟他们讲,你们现在多好,我当年住的旅馆又黑又破旧。

      《上海川商》:忆苦思甜啊。

 

      李雪辉不是刻意要讲自己吃苦的经历,来教育或是感动公司新人。虽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他是商人,谋利是自然的,却对名有着极为清醒的理解。

      2008年汶川大地震,李雪辉将当时本要送往机场寄给客户的一批皮草订单悉数折返,运到灾区。“无非延迟交货期,重新补货”,李雪辉想都没想,将库存也全部捐给灾区。说起当时的情形,他正色道:“不可能还有什么犹豫,面对家乡遭受全球震惊的自然灾难,这是第一时间的选择。我的客户们也都表示支持理解。”

      成都电视台播出了一条一晃而过的新闻“灾区人民穿皮草”,没有点名到姓捐助者,也没有更多更煽情的报道,只言片语背后是极大的金钱价值与接下来要赶工交货的辛苦。要知道,他做的是时尚皮草,包括许多原料极其昂贵的裘皮服装,数额巨大,当时公司企业捐款捐物,都公告出来,是企业形象宣传的一种方式,而李雪辉却完全没想过也不愿意去趁这个机会扬名。

      但说他不爱名,也并非如此,他非常重视企业的品牌价值。当年海宁皮革城在成都开张时,特地留了一个最大的铺位给西澳,但他去看了看海宁皮革城里其他店里的皮革,“摸了摸,那工艺简直没法比,更不要说添加剂这些问题了,”李雪辉说,他们一直是按照欧盟最严格的标准做的,而这里的皮革制品跟他的完全不在同一个比较空间里。于是,他决定不进去了,即使能赚不少钱,他也不愿意降低产品的标准去做这个。他将铺位0元转让给了朋友,转而默默去运营他灾后重建的工厂,坚持自己产品的品质。他不单是爱惜自己的羽毛,也不愿为了赚钱降低品牌的含金量。

      他为的名,于公,是高品质的象征;于私,是自己行为处事的清誉。

       “在林立的世界品牌的未来,预备着中国品牌闪耀的地位,”说这句话的时候,深秋暖金色的阳光刚好落在他肩上。

        


李雪辉

  李雪辉,上海市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西澳集团创始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