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创实业 信仁铸辉煌

 

 

  --访上海市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太建设集团华东工程局局长石明德

  “松散的砂子,细碎的石子,干燥的水泥,在搅拌中歌唱,在翻滚中受洗,通过搅拌使涣散走向永恒的凝聚!于是,辉煌的事业有了支柱,幸福的生活有了根基……”听着这激昂的歌曲,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群建筑工人在辛勤的工作,一排排高楼大厦正在拔地而起,而这慷慨又充满希望的号子正是出自一个在建筑行业里摸爬滚打近30年,有着四川人特有吃苦精神,将毕生奉献于建筑业的转业军人石明德之手。
   从2008年创业时的不到1亿元年产值,增长到今年预计的14亿元年产值,从常年施工人员1000人规模扩大到目前的8500人规模,短短5年,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工程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个企业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势头,那么企业的领导者必有他的过人之处。从石明德办公室的一幅字里我们找到了答案: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

  智占先机

  《上海川商》:您的经历丰富,1992年下海闯浦东,浦东开发才刚刚起步。是什么使你抢占先机?
   石明德:我出生于四川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拥有农民朴实而执着的性格。1974,当时17岁,带着满腹的理想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部队入党、提干,之后转业到机关工作数年。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使我看到中国正在崛起,而改革开放的大好商机正向我们这批有志青年招手。至今,我还清晰记得当时的领导对我讲的话:“你这个娃儿是吃饱了饭,不知道放碗,以后的前途有多好。你如果真的离开,你会后悔的。”但决心已定的我经过深思熟虑后放下了优越的工作于92年毅然下海创业。以借来的5000元作为起步资金,来到上海,凭着一股干劲,从一个有70多人的清包老板做起,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扎稳自己的市场。
   《上海川商》:机会到来的时候,有人浑然不觉,您是怎样发现机会,并很好地把握住机会的呢?
   石明德:做出人生的重大决定的时刻,我最先想到的是弟兄们,在四川工程少,吃不饱,我为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四处接活儿,正好1992年浦东开发方兴未艾,来上海考察后发现,的确潜力很大,就决定带家乡的弟兄们来上海浦东。正是这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推动着我背井离乡,远赴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浦东。如果说我的人生取得了一点成就,那也要归功于我的弟兄们和这个时代。

  这其中一个个命运的抉择,都是经过他自己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抓住这些机会,用清晰地头脑冷静的做出判断,把自己的出路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让自己借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腾空跃起,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

  1992年石明德先在上海建工局市建三公司任项目经理,2002年加入哲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任项目经理。2008年应聘到中太建设集团,任上海第二分公司总经理,2009年任华东分公司总经理。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85年4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352团集体转业到廊坊的国有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2008年上海第二分公司成立时,产值只有几千万,在石明德的带领下,第一年就做到5个亿,第二年9个亿,2010年14个亿。由于业绩彪炳,中太建设集团决定成立华东局,石明德任局长。

 

  凭勇拼搏

  《上海川商》:听说您的家乡四川营山县很贫穷,您的童年有什么遗憾吗?
   石明德: 家里七个孩子,排行老五,我是家中第一个男孩,很受宠。可惜赶上不好的年代,读书不多,初中毕业没学多少东西。转业后走上领导岗位,感觉知识不够用,所以利用周日时间,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进修。当时还是六天工作制,我周六下班后乘5小时的长途车赶到学校,周六上8小时的课,晚上再坐5小时的车回家,周一早上准时上班。
   《上海川商》:您怎样选择人才?
   石明德:我会选择好学的人。一个人的发展是机遇加勤奋。3个月试用期内,我会用心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讲话的情绪都会留意。
   《上海川商》:军旅生涯带给您什么?
   石明德:挑战困难是我的一贯作风,也是我迎难而上的勇敢信念。正是这种军人作风,为我驰骋商海,搏击市场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石明德笑谈自己曾经有个外号叫“154” 。他说:“记得我是1992年10月17日来到上海,在市建三公司做项目经理。带着70多个弟兄,都是在四川精挑细选的精英。当时我的体重有154斤,但创业的艰辛与劳累使他一个月掉了33斤。”当年,在技术层面遇到了不小的难题:本来浇注混凝土在四川使用的“木模”,在上海地区的工地却都成了“钢模”,瞬时所有的熟练工人,全成了生手。由于没有人能掌握这项技术,只能从零开始摸索,为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阻力。返工次数增多、功效低、工人压力大、情绪差,加上工期将尽,让当时的石明德仿佛泰山压顶一般。
   石明德及时调整好心态,绞尽脑汁想办法渡过难关。他多方奔走,请求上海市建三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石明德以较高的工资聘请了上海市建三公司的熟练技术工人,一个熟练工带三个生手,边实践边教学。为方便指挥与节约时间,吃住都在工地上解决,在施工的同时,加紧对工人进行钢模安装的培训。为了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项技术,收工后,工人们都睡了,他还要做一天的工作总结。一个个不眠之夜,手里泛滥的是施工的图纸,由于太过辛苦,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梦乡,笔和图纸滑落了都不知道。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斗志,3个多月过去了,工人们普遍掌握了“钢模”技术,第一道难关突围成功。
   刚来上海那五年,石明德没有回过一次家。倔强的他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否则无颜见江东父老。军人生涯培育了石明德的果敢和胆识,常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风浪形成了他运筹帷幄的大家风范。

 

  以诚立信

  《上海川商》:从1988年从事建筑领域工作以来,历经20多个春秋,您负责的工程从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质量事故,也没有受到过一次民工、业主、材料商的投诉,更没有惹上过一次经济纠纷。您靠的是什么?
   石明德:诚信。
   《上海川商》:现在,多数建筑企业都在找米下锅,您领导的华东工程局却客户盈门,您是怎样做到的?
   石明德:还是诚信。
   记者:您的交友原则是什么?
   石明德:交友,第一看人品。
   《上海川商》:您怎样定义成功?
   石明德:诚信待人,说到就要做到,不整人,不害人,会把握机遇。

  石明德告诉记者,去年,华东工程局在四川投资4亿人民币,进行土地整理,将1381亩生地变成熟地,动迁老百姓,1436户,没一个上访户,没一个钉子户。在一年内建设27万平方米的动迁房,解决南充1430户百姓的安置问题。
   “应该说,这个项目是没有什么利润的。之所以去做,是因为这是一个民生工程,是在为民造福;作为一名四川人,为家乡人民出份力责无旁贷。”
   为保证两个原则,一按时动迁,二没有上访,石明德亲自到动迁百姓中间走访,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仅耐心做思想工作,还尽一切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切实问题。石局说:“条条框框少一点,对老百姓大方一点,百姓自然通情达理,顺利搬迁。”
   住宅的开发建设是华东工程局的主要业务。目前企业除了华东六省一市外,还在河北、天津、四川等地承接工程业务,其中上海以外的业务占到全部业务的80%左右。石明德的信誉好,得到很多朋友的推荐,虽然企业的业务已处于饱和状态,但优质的服务与高端的品质依然吸引不少业主主动上门洽谈合作。

 

  仁者无敌

  《上海川商》:您怎样平衡事业和家庭?
   石明德:家庭事情基本不管(笑),公司里重点管好十几个人。
   《上海川商》:在华东工程局8500名建筑民工之中,95%来自四川,川籍民工的比例为什么这么高?
   石明德:老家很穷,解决乡亲们的就业问题,我责无旁贷。另外,四川省政府派给我劳务输出的任务,年年加码,也鞭策我不停向前。
   《上海川商》:四川民工有何特点?管理上最难的是什么?
   石明德:四川人家庭观念强,出来打工都希望带上老婆、孩子。最难的是解决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

  2008年石明德在闵行九星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民工只需支付水电费。他还在员工宿舍附近开了一家火锅城,不是石局自己喜欢吃火锅,而是为解决民工家属的就业问题,稳定职工队伍。火锅城里安排不下的,石明德托关系,安排她们进工厂。还帮助联系学校,解决职工小孩子的上学问题。
   每逢春节,石明德都会联系四川南充市运输公司,派大巴士过来,把民工一个一个送回家乡与家人团圆。石明德说:“民工辛苦一年,怀揣着全年的工资,有的还领着老婆、孩子,挤火车不安全,也不方便。” 1992年至今,19年如一日,石明德坚持不懈地用爱温暖着员工。
   在中太华东局,一个普通民工的月工资3000-4000元,高级工人月薪过万。石明德从不拖欠民工工资,积极上进、技术提高快的员工。公司一年发两次工资,小孩上学、四川收稻子的季节发一次,春节回家前再发一次。
   石明德关爱民工有口皆碑,他不仅照顾民工的衣食住行,更关心他们的事业发展。每年,公司选送优秀工人到四川建筑技术学校培训,普通工人培训后便有机会晋升为管理人员。87、88年就跟随石明德的老工人,90%还在他手下工作。现在,多数已经成长为管理人员,有的已经做到了项目经理。石明德说:“华东局的干部都是自己培养的,他们从工人做起,做到管理人员,心里踏实。”
   “跟工人在一起我都说四川话,乡音能拉近心灵的距离。我到工地上,工人们看见我都自动站在旁边,跟我打招呼。”
   石明德总结多年与民工相处的心得,坚定地说:“工人是老板的财富。对员工要有爱心,要大方,不要在乎成本,舍小才能求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民工们跟着大气候走了,就没什么想法了,队伍也就稳定了。”
   当下,整个建筑行业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而石明德的中太华东局招工告示一贴,总是能招满,其中的秘密就是“口碑”。20年来,石明德为解决家乡人民的就业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在老家四川营山县修了一条路,老百姓自发地命名它为“明德路”。要找工作的孩子一打听,便一清二楚,都赶来应聘。
   石明德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打拼出一片天空,同时,作为上海市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石明德很关心商会的工作,热心扶植小企业成长。他坦言:“我加入商会只为付出,不求回报。人要尽一份社会责任,要有精神上的追求。”

 



石明德

中太建设集团华东工程局局长,上海市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四川商会南分会名誉会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