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博王:引领你我相遇于这城市

 

  --访上海市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朗博王标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昊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多年前,这句广告语把联想品牌成功推向公众,虽然这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而吴昊现在想回答的是:世界失去标识,你我如何相遇?
   “一个城市没有标识,每个人就都成了盲人。所有店招去掉,所有指示去掉,整个城市就乱套了。”吴昊这么阐释他对这个行业的理解。
   刚届不惑之年的吴昊,操盘着一家行业内有名的企业--上海朗博王标识有限公司(下称朗博王),朗博王,取自英文NO1的音译,他立志要做行业内的最强者。
   翻看朗博王的客户名单,包含了一系列众所周知的名字:上海火车站、虹桥枢纽、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迪拜地铁、上海世博会、东海大桥、万达广场等。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朗博王公司厂区,占地20000多平方米,3000平方米的美工组装车间、5000平方米的五金加工车间、300平方米的室内展示厅……一切都超出了许多人最初对于标识企业的认知。


   踏在行业鼓点上
   1998年,刚刚大学毕业3年的吴昊开始创业,当年他只有26岁。工艺美术科班出身的背景,使得他的创业也聚焦在了设计,朗博王的前身是整点企业策划有限公司,专注于设计。但设计之路艰难,过了几年,吴昊决定拓宽一下思路,从单纯的设计,向下游的制造延伸。
   而这一步,恰恰踏在了整个标识行业发展的鼓点上。此时,中国的标识业逐渐从广告业中分流出来,并开始慢慢形成专业的标识企业。整个行业渐渐步入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状态,也在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标识行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迄今也就十多年时间。4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标识文化节启动仪式上,中国标识文化节组委会主任、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陆金生表示,标识产业是一个产值极大的产业,如今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朗博王成立的这些年来,每年都在高速增长,2008年甚至一年翻了几倍。当然,这也与当时的宏观经济大背景有关:4万亿投资下,我国的基础设施、高速铁路、房地产市场都迎来了极速的发展。
   不过,陆金生也提醒说,标识产业的文化属性还不被大众所认识,企业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没有全国统一的协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是,借助于准确踏在行业发展的鼓点上,朗博王已经拜托了同质化的竞争,向着更高层级的发展迈进。从1998年开始创业至今,吴昊并未太多为市场拓展发愁。一开始朗博王虽然小,但市场上也并没有较大的公司“一统江湖”。随着订单一笔笔纳入麾下,朗博王开始通过这些业务逐渐在行业里做出口碑,顾客也主动找上门。“我们可能是吃到了市场的第一杯羹。”吴昊说。
   甚至,做到现在,吴昊说,自己都不知道客户是从哪里来的。有些客户是因为看到了我们所完成的大型标志性项目,觉得不错,然后自行去找业主询问,再联系到吴昊。标识行业范围极为广泛,而朗博王擅长于建筑标识、导向标识等。于是,各地已经完成的那些地标性的建筑、大型的项目,都成了他的免费广告。
   吴昊说,标识是一个跨行业的行业,其中涉及设计、制造、安装,涉及结构、材质等。对于不同的材质,比如石头、不锈钢、塑料等等,如何实现美观、功能性、安全性合一,对企业和项目运作而言,要求都很高,也需要花很大心思。因此,许多人认为标识行业门槛低、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吴昊说,这些都是误解。
   “就像蛋炒饭,很普通,大家都吃过,但你要做出来让大家都喜欢吃,那还是有技巧在的,越是门槛低的东西,要做到出类拔萃,就越是需要更多的努力。”


   做好一份“蛋炒饭”
   要做好一份蛋炒饭,真心不易。
   创业初期,吴昊出门浑身“职业病”,四处看标识,看到做的好的,甚至有时候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爬上去看结构,或者拆开来看看到底怎么做的。有时候到一个很高档的地方,也总要想办法溜进去观摩,当然也经常被别人拉出来。这种充满了草根气息的行为,勾画的是一个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创业者,最初艰辛而又激情的岁月。
   “要做的更好,就要站在别人肩膀上,多学习。”吴昊说。现在,朗博王也成了别人希望解构的对象。为了存活,在创业期企业总是很难有太大的空间去挑选客户,吴昊也不例外,他一年会有上百个客户,当然,也多是几万块的订单。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当他试图去和更大的客户谈判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实力说服对方。
   给他触动的,是失之交臂的一个价值几千万元的大订单,这在标识行业算是一个大订单了。但是客户到朗博王去看了看之后,说,企业太小,只能作为我们堆放成品的仓库。此一言刺激了吴昊,“有什么样的企业就会有什么样的客户,不可能很小的门面店去接地铁机场的大项目。”
   于是,吴昊搬了家,到了更大的空间。“过去一年上百个客户,现在一年也就几个,但产值确比原来翻了好多倍,我们现在也开始挑选客户了,我们要凝聚一些高端客户。”由于客户需求各异,因此标识都需要定做。现在的标识,更是需要功能性、艺术性等的综合,比如万达广场的标识,牵涉到使用什么样的材质、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颜色;再比如,机场的导向标识,朗博王还会让自己的设计团队参与到人流的规划中,以实现更好的分流和导向功能,而这些,一般小的门面店或者缺乏设计团队的小公司,都做不来。
   不仅如此,朗博王甚至还将触角伸到了国外,比如迪拜地铁对于朗博王来说,并不是大单,不过,却是朗博王业务提升的一个良好契机。
   吴昊说,迪拜地铁项目从工艺上学到了很多。“我们国内的不锈钢制品,只要看不到焊接点就好,但是他们不仅要求看不到焊接点,包括拉丝的部分也要非常平整笔直。”这些经历,也让朗博王在争取其他的业务中,有了更强的说服力。


   五次搬迁
   虽然只是刚届不惑,吴昊却已经对人生对未来有了非常明确的想法。现在的他,很少再如当年一样亲力亲为,“我的时间不能全部给企业,企业发展起来,还要靠更多的人。”这种自然的人生态度,与他这些年的经历紧密相关。
   1995年,吴昊从郑州大学工艺美术专业毕业,毕业前一次偶然的上海之行,上海之行一次偶然的面试,让他得到了一个在上海工作的机会。当他拿到台湾味丹公司的offer时,;,khv他甚至连毕业证还没拿到。进入公司,吴昊迅速就展示了自己的价值:公司到各地去参展,往往都是广告公司策划布展,搭展台要50万,但吴昊自己包了这些事情,只花了10万。有能力的人总会闪光,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吴昊就已经拿到了每个月5000、6000元的工资,很快被广告公司挖走。
   但是,有能力的人也总是充满理想,不安于现状。1998年,吴昊开始创办“整点”,也就是朗博王的前身。迅速地,他积累起了一笔财富,就在延安东路外滩一个写字楼里租了半个楼层。“从我的办公室望出去,刚好能看到完整的陆家嘴和外滩,也经常被电视台作为取景处。”少年心性的狂热,很快遭遇了现实。因为支出太大,入不敷出,资金付了房租,客户就无法维持。外滩的办公室,使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吴昊笑笑说,当年好高骛远,排场搞的太大。
   企业关了,为了生活,吴昊又去上班,但只做了3个月,他依然是不甘心的。再度创业,他开始变得务实,牢牢站在大地上。2002年,吴昊在浦东大道找了一个公寓式的房子,2室1厅的毛坯房,自己装修,一个月租金750元,从做名片开始,一步步走过来。这场人生的大跌宕发生时,吴昊还不到30岁。但显然,他已经从这其中,得到了足够多的教训和经验。从毛坯房开始,从做名片开始,吴昊一点点拓展自己的业务。业务做大了,办公房不够用了,他开始搬家,搬到了一个1000平方的地方,搬到金桥2000平方的地方,直到2008年4月20号正式全部乔迁至松江工业园区洞业路 398号,一个占地20000平方米的厂区。
   五次搬迁,吴昊经历了自己创业历程的低谷和辉煌。


   化入骨子里的艺术
   虽然从商多年,虽然已经不见了当年艺术青年标志性的长发飘飘,吴昊依然在身上留存了很多的艺术青年气息,是那种化到骨子里的。坐在记者对面的他,一身黑白装扮:白衬衣、黑领带、灯芯绒黑色西装,黑西裤,黑皮鞋。多年形成的对美的鉴别和欣赏能力,在他自己身上也随处可见。
   不仅如此,吴昊说,自己家里的装修都是自己设计的。家里的橙色沙发,腿被去掉,用链子吊起来,既可以坐,也可以荡秋千。床也是吊起来的,下面放钢琴。因为房子不大,他更注重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飘窗变成桌子,阳台做了个书房。由于房子的创意很是独特,吴昊的房子甚至被装修公司作为样板房,请客户来参观。当然,装修公司会说,自己的设计师是从台湾、从日本请过来的,博了个满堂彩的噱头。
   “我的爱好很多,赚钱不是唯一目的,还是要提高生活品质,否则赚钱没什么意思。”吴昊现在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每年要去其它国家走走看看,每天的健身计划同时,还有就是练练毛笔字。
   毛笔字之于吴昊,其实有着传奇般的意义。因为家乡很多人不会写字,所以年幼的他就承担了帮助大家写信,红白喜事写对联之类的任务。为了写的更好一点,家乡的水池,就成了他的免费笔墨。“那时候没钱,笔墨都买不起。”因为写的一手好字,在学校里吴昊也成了老师的秘书,抄写、板报等等动笔的动作,都成了他的。也因为这个基础,他的大学选了工艺美术专业。
   而健身,也重新塑造了吴昊。1年多前,你难以想象,面前这个身材保持良好的吴昊,会有180斤重。但是后来一次体检中发现身体出现“三高”。“财富前面代表健康的1没有了,后面所有的0都没有意义。此后,吴昊开始给自己制定计划,下决心控制体重:每天早晚各跑3000米,跑完接着去游泳。他说,哪怕停工半年,也要把身体锻炼好,体重减下去。那一两个月,企业里基本上看不到他的身影,一个月后朋友再见到他,惊讶了:还是你么?
   通过疯狂的锻炼计划,2个月里,吴昊减掉了30多斤。他说,一个人能控制住体重,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吴昊

朗博王标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巴中商会会长。

相关阅读